朱棣为什么没杀徐辉祖(徐辉祖和朱棣是什么关系)

知道 知道 2022-11-08 2 0

严格来说,明朝早在朱允炆自焚的时候,就已经亡过一次国了。以朱允炆为正统的明朝确确实实是被推翻了,哪怕这个反贼是开国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换句话说,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前明,成祖朱棣建立了后明。

朱棣在很多方面其实都和他老爹朱元璋很像,但是老朱对开国武勋进行了两次大清洗(李善长案、蓝玉案),而同样人数众多的靖难勋贵却大多得到善终?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朱老四善待功臣,并不是他比朱元璋仁慈,而是时势使然。但对于洪武和建文两朝的勋贵外戚,朱棣其实处理起来毫不手软,一点也不逊色于乃父。

朱棣剧照

和新皇帝不对付的前朝勋贵

为了皇太子朱标和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和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清洗了大批的开国勋贵。当然不管多大的劫难,总有人能幸免于难。在和朱棣的对抗之中,大部分的洪武勋贵,外加朱元璋的女婿们,都是倒燕派的核心力量。等到朱棣靖难登基之后,他所要面对的这个集团都有哪些成员呢?

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晟、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江阴侯吴高、安陆侯吴杰、凤翔侯张杰、栾城侯李庄、历城侯盛庸。

这样一个数量不算少的人群,最后除了西平侯沐晟以外,几乎都没有拿到好下场,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

  • 魏国公徐辉祖:

原名徐允恭,凤阳人,开国第一武臣追封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袭封魏国公。徐辉祖的姐姐是朱棣的王妃,所以他在靖难战争伊始就极力撇清自己,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其本人“长八尺五寸,有才气”,身材高大,文武双全。

朱棣与徐皇后剧照

燕军千里南下之际,徐辉祖领军在齐眉山和浦子口都曾对朱棣所部造成重创。甚至在金川门失陷之后,唯一组织兵力与燕军进行巷战的就是徐辉祖。

时谷王橞与李景隆守金川门,燕兵至,遂开门降。魏国公徐辉祖率师迎战,败绩。—《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朱棣登基之后,徐辉祖依然不肯向姐夫低头。看在皇后徐氏和老丈人徐达的面子上,朱棣没有将徐辉祖治罪,而是“削爵幽之私第”。根据《明史》的记载,徐辉祖死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当年七月四日徐皇后崩,月底的时候朱棣命徐辉祖之子徐钦袭封魏国公,总算让魏国公的爵位传承到了明末。

  • 曹国公李景隆

小字九江,泗州盱眙人,追封岐阳武靖王李文忠长子,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袭封曹国公。李景隆本人“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其父李文忠又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因此他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和栽培。

作为在洪武朝末期久经考验的二代勋贵,李景隆在靖难战争中的总体表现和排兵布阵,其实不能算差,但朱棣的强悍以及神奇的天象让他彻底成为一个笑柄。燕军兵临城下后,李景隆抛弃朱允炆,主动投靠朱棣。六月十三日,这位曹国公指挥部下打开金川门,敲响了建文政权覆灭的丧钟。

南京城门

正因如此,李景隆在战后并没有遭到清算,反而堂而皇之位居靖难功臣之上,成为朝堂上的第一人。当然这只是朱棣的权宜之计,等他政权稳固之后,立刻对李景隆发动了大规模的弹劾,最终将其夺爵禁锢。甚至朱棣迁都北京,都不忘记把李景隆带在身边。李景隆本人死于永乐末年,李家人则直到40多年后的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才彻底恢复自由。

癸巳,敕南京守备、丰城侯李贤,参赞机务、兵部侍郎徐琦等:“已废曹国公李景隆家属增枝等男、妇大小三十八名,拘系年久,人情不堪。兹特推恩,悉加宽释,令于所居闲住,听其出入生理。其男女听与军民结婚嫁娶,薪米之类,悉皆住给。”—《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二》

  • 西平侯沐晟

字景茂,凤阳人,追封黔宁昭靖王沐英次子、嗣封西平侯沐春之弟,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袭封西平侯。沐英、沐春两代西平侯坐镇云南,为当地的政局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沐晟袭爵后继续坚定支持建文朝廷,整个靖难战争期间调动了大量的云南官军北上参战。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削弱沐家的影响力,先后派出弟弟岷王朱楩、左都督袁宇(岷王的小舅子)和顺昌伯王佐前往云南,试图和沐晟进行全面对抗。

朱棣的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包括岷王在内,谁都不是沐晟的对手,不到一年时间内全都灰溜溜退出云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朱棣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调沐晟征讨安南,打算借此消耗沐家的实力。没曾想沐晟一战成名,将安南国打成了明朝的交阯布政司。

交阯布政司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沐晟因功进封黔国公,并且一直活到了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以72岁的高龄去世。死后追封定远王,谥曰忠敬。沐晟之所以能够成为洪武勋贵中结局最好的一个,还是靠着在云南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让朱棣的多次图谋全以失败而告终。

五年,合军追至日南州奇罗海口,获黎贼父子及其伪官属。六年班师,进封黔国公,仍镇云南。—《明英宗实录卷五十三》

  • 武定侯郭英

凤阳人,18岁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郭英“身长七尺,膂力过人,尤精骑射”,曾长期出任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老朱一直亲热得称呼他为“郭四”。由于开国时战功不够,郭英没能赶上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那次大封功臣。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军对仍然在前元梁王手上的云南发动了全面攻势,郭英也凭借此役的功劳,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进封武定侯。此后定辽东,平北元,郭英跟着两任大将军冯胜和蓝玉出生入死,取得了一举端掉北元王廷的大捷。

郭宁妃剧照

郭英的妹妹是朱元璋的郭宁妃,长子郭镇为老朱第十二女永嘉公主驸马,女儿则嫁给了太祖第十五子辽王朱植,可谓是老朱留给皇太孙的一把利剑。靖难战争期间,郭英和朱棣多次交手,双方之间结下深仇大恨。

南京城破之后,郭英“罢归第”,很快就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去世,享年67岁。朱棣虽然下旨追封其为营国公,谥威襄,却取消了武定侯的世袭爵位。

英为将,善抚士卒,人多用命。大小百余战,刀箭瘢被体若刻画。然英毅之气,濒老不衰。太祖末年,旧人在者独英及长兴侯耿炳文,特见倚重。—《明太宗实录卷十七》

  • 长兴侯耿炳文

凤阳人,其父耿君用是跟着朱元璋渡江的革命元老。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的宜兴之战中,耿君用战死,耿炳文着手管理其父旧部。由于镇守长兴,扼住了张士诚所部西进的道路,大明开国后被封为长兴侯。

由于独守长兴十年,耿炳文几乎不能被划入淮西勋贵的圈子,反而在李善长案中逃过一劫。蓝玉案之后,作为少数幸存的老将,朱元璋将懿文皇太子朱标的长女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耿璇。

朱棣剧照

靖难战争爆发后,耿炳文不出意料被任命为朝廷大军的主帅。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位老将竟然在真定之战中被朱棣偷袭而死,造成了官军的大溃败。对于耿炳文之死,《明史》将其记到了朱棣登基之后。但在黔国公沐晟写给其表哥耿琦的祭文中,明确指出耿炳文是在真定战死。即使是《明实录》,也委婉地向我们暗示了历史真相。

壬戌,上将轻骑数十绕出城西,先破其二营。适炳文送使客出,觉之奔还,急起桥。我军散断桥索不得起,炳文几被擒。上引满射之,应弦而毙,城中惊惧。—《明太宗实录卷三》

略作解释,文中的“上”即指朱棣。这里“应弦而毙”的人是谁?除了主帅耿炳文,还有谁能让城中惊惧?

南京城破之后,耿炳文之子耿璇“杜门称疾”,不久就被朱棣找了个借口处死。至于长兴侯的爵位,自然也就此失传。

  • 江阴侯吴高

定远人,开国功臣江国襄烈公吴良长子,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江阴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随大将军冯胜收取辽东,次年奉旨往征百夷,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后长期在广西一带平定蛮寇。在风云诡谲的洪武朝末期,吴高作为二代江阴侯能平安着陆,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朱允炆登基后,吴高接替郭英出镇辽东。朱棣虽然对这位江阴侯有一个贬低的评价:“怯不能战”,但朱老四的话一向虚虚实实,不可不信,不可尽信。如果吴高真的差劲,朱棣何必去施展反间计,让朱允炆把吴高削爵发配广西呢?

大同古城

实际上朱棣本人深知吴高的能力,他在登基之后立刻从广西把他召回南京,不但恢复了江阴侯的爵位,还让他出镇大同,和甘肃的宋晟、宁夏的何福一起组成了永乐初年西北防线上的三驾马车。

吴高的最终结局是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被废为庶人,本传给出的结论是对朱棣不敬,但笔者以为他很可能卷入了永乐朝激烈的夺嫡之争。素以“仁孝宽厚”著称的皇太子朱高炽登基后就打算将吴高发配海南岛,甚至在听说吴高其实已经去世后仍然不依不饶,坚持要流放他的家人。

洪熙元年,帝见高名,曰:“高往年多行无礼,其谪戍海南。” 高已死,徙其家,会赦得释。—《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 安陆侯吴杰

合肥人,追封黔国威毅公吴复之子,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袭封安陆侯。作为重点培养的二代勋贵,吴杰和江阴侯吴高几乎同进同出,在洪武朝末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朱棣起兵后,吴杰率军多次与燕军正面对抗。甚至在燕王和朝廷议和之时,吴杰所部还多次攻击燕军粮道,引发了朱棣的极大愤慨。

吴杰、平安、盛庸频叠发兵绝臣粮运,要杀臣之将士数百人。臣将士守臣约束,不敢赴斗。而彼必欲求衅,略不见舍。与比所下诏音背驰矣。诚有以中臣将士之所疑,孤臣父子之所欣幸也。如谓朝廷息兵之命,杰等有所不知不闻。薛嵓之往来复,皆经其军中,其可谓不知不闻耶?此皆奸臣之所为。—《明太宗实录卷八》

朱允炆剧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为国的忠臣,竟然也因为不敌朱棣而被建文帝夺爵,贬为南宁卫指挥使。朱棣登基之后,鉴于以往的深仇大恨,自然不会恢复吴杰安陆侯的爵位。甚至等到吴杰去世以后,其子吴璟请求袭爵,也被一口回绝。

  • 凤翔侯张杰

凤阳人,驸马都尉张麟之子,凤翔侯张龙之孙。张龙是“从龙渡江”的老革命,其本人更是直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才寿终正寝。张麟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被册封为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驸马,从其子张杰的圹志推断,其去世时间大致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张杰在建文年间获准袭封凤翔侯,但是在朱棣登基后被削除。

凤翔侯张龙,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后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杰,建文时袭。永乐初除。—《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 栾城侯李庄

武陟人,驸马都尉李坚之子,骁骑右卫指挥使李英之孙。李英是前元降将,在收复云南之役中阵亡。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李英之子李坚被册封为朱元璋第七女大名公主驸马。

《明史》对李坚的评价是“有才勇”,早在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时候就奉旨到陕西练兵,可见朱元璋对其的器重。靖难战争爆发后,大名公主一家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李坚更是以长兴侯耿炳文副将的身份出征真定。战斗初期,李坚因功获封滦城侯。但在耿炳文被偷袭致死之后,李坚也不幸被俘,并在押赴北平的途中去世。

朱棣剧照

为了表彰这位为国尽忠的姑父,建文帝让李坚的儿子李庄袭封滦城侯。但是南京城破之后,大名公主和儿子的处境就很尴尬了,因为李坚的名字赫然列在“奸党”之中。无奈之下,公主只能通过放弃爵位的办法来保全自己的儿子。

子庄年七岁,嗣侯。成祖即位,庄父姓名在奸党中,以主故获宥。主惧祸,遂纳侯诰券。—《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 历城侯盛庸

籍贯不详,靖难初期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和李景隆讨伐朱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李景隆在白沟河大败,在退往济南后再次惨败。李景隆逃归南京,把济南城丢给了盛庸和铁铉。

结果谁都没有想到,此前无往而不胜的朱棣在济南栽了一个大跟头,差点把本人也给赔进去。此战过后,盛庸进封历城侯,就此出任总兵官,并被封为平燕将军。当年年底,盛庸再接再厉,在东昌之战中一举击溃燕军,连朱棣手下第一大将张玉都被阵斩。这是靖难以来官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朱允炆激动地亲自祭告太庙,让朱元璋知道:你儿子被你孙子给打败了。

及庸战于东昌,庸以火器劲弩歼王兵。会平安军至,合围数重,王大败,溃围以免,亡数万人,张玉战死。—《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靖难战争剧照

不过此后在于燕军的交锋中盛庸多次败北,只能转入战略防御。而当朱棣孤注一掷千里南下之际,盛庸在初期判断燕军战略目的失误,等到好不容易尾随而至,又在灵璧之战中彻底崩盘。此后盛庸防守的淮河、长江两道防线相继被燕军突破,南京失陷后,盛庸向朱棣投降。

对于盛庸这位死敌,朱棣虽然做了安抚,但终究是要收拾他的。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八月,羽林前卫致仕千户王钦检举盛庸有诸多不法之事,九月朱棣下旨将其削爵。自知再无生路的盛庸不得不选择自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结语:通过上文的梳理,朱棣在站稳脚跟之后,立刻对洪武勋贵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无论是投降的曹国公李景隆、历城侯盛庸,还是沾亲带故的魏国公徐辉祖、武定侯郭英等人,都晚景凄凉。此外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因为收葬方孝孺而被杀,信国公汤和的后代请求袭爵而被拒,无不彰显了朱棣的狠辣。

永乐皇帝之所以没有对靖难功臣动手,是因一来这批功臣整体素质比起洪武朝开国勋贵大为逊色,对皇权形不成威胁。二来皇太子、皇太孙两级继承体系运转良好,没必要大开杀戒。三来有一个野心勃勃的汉王朱高煦,留着靖难功臣,将来皇太孙继位也不至于像朱允炆那样窘迫。但是洪武朝勋贵不同,这批人,和燕王终究不是一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