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徐庶为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

知道 知道 2022-11-28 2 0

讲起徐庶,如果要探究真实的徐庶的处境,就要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来探讨。而不能根据为追求故意情节的艺术效果而铺陈的《三国演义》的小说笔法来探讨。徐庶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他是心在曹还是在汉?只有他自己知道,外人也别太把他的一言半语当真。

《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记载:曹操讨伐刘表,刘备知道后带部下散众向南撤,诸葛亮与徐庶一同跟从。曹操追上后大破刘备的弱族,连徐庶的母亲都被抓获。

徐庶获知后急忙去找刘备说:我本来想与将军你共图王霸之业的,但如今我已丢失老母,乱了方寸乱了,我对你的大事也没有什么益处,请让我从此与你作别。

当时的汉朝独尊儒术,讲究儒家的孝廉,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举孝廉的渠道获得出仕吃公粮机会。曹操早有传出许劭评他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但他却在20岁的时候也被通过举孝廉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当时毫无德行的人被举为孝廉的不在少数。早就传出“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讽刺的话。

徐庶是真心在曹还是在刘?谁也不清楚。但徐庶这时以向母亲尽孝来与刘备作别,刘备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双方好聚好散。

小说《三国演义》里,徐庶被曹操以抓住其母亲相逼,见到母亲后,母亲认为他弃明投暗,立即自缢而死。徐庶至死不为曹操献过计策。但这是小说笔法。

据《三国志》记载,徐庶投奔曹操后,做官一直做到曹丕上台称帝,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证明他在曹营为官有较长时间。而且,不可能是尸位素食,曹操父子不可能白白养一个无心做工作几十年还让他不断升他官加他薪水。我认为,徐庶不可能在自己岗位上不恪尽职守。

我知了哥是今日头条“精品课”专栏《蔑视破冰36计:三国28宰相的人设》的作者,对三国的史实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和看法,无论是三国的徐庶还是其他人,都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徐庶,字符直,本名徐福,颍川人。徐庶在史书中并没有专门的传记,关于他投奔曹操,史书中有两种记载。

一是《三国志》,刘备客居荆州时,徐庶和诸葛亮都辅佐刘备。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刘琮要投降,刘备只好奔樊城而走。本来徐庶是跟从刘备的,但是曹操兵马在追击时,捕捉了徐庶之母。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口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乃投曹操。如果是此种说法,徐庶大有可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另一种记载出自《魏略》,汉末天下大乱,徐庶与好友石韬南下客居荆州,与诸葛亮相善。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刘琮要投降,诸葛亮跟随刘备而去,徐庶与石韬北上投奔了曹操。到曹丕称帝时,石韬历任郡守、典农校尉;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后来诸葛亮兵出祁山,听说了二人的待遇,感叹说:“魏国难到有太多的人才吗?何以二人不被重用?”按此种记载,徐庶投曹操则是自己的选择,未必心在汉。另外,诸葛亮的感叹有一半道理。石韬是中层官员,不算是重用,而徐庶的官职在当时不算低了。而且在三国中,魏国的人才的确最多,徐庶也确实不是特显眼。

《魏略》是魏国鱼豢私撰,成书稍早于陈寿的《三国志》。鱼豢是魏臣,其记载在主观上会偏向曹魏,而陈寿是蜀国旧臣,其记载自然会偏向蜀汉,所以徐庶是否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真不好说。但是从唐宋以来的历代诗文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说法一直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