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插叙(怎么区分补叙和插叙)

知道 知道 2022-11-23 2 0

写记叙文的时候,要有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当才能使叙事清晰,满足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叙事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四种:顺序叙事、倒叙叙事、插入叙事和补充叙事。

(一)序列

记叙文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一般指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许顺也被称为直接叙述或直接叙述。用这种方法,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叙事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叙事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比如《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按时间顺序讲述故事,剧情的推进呈现出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刻意的曲折和暗线。甚至在故事的结尾,老画家也因肺炎去世了。欧亨利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活着的人直面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二是以地点变化的顺序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从作者到达东京开始,然后写他在仙台后相处的几件事,最后写他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崇敬。第三种是按照事件内在逻辑联系的顺序叙述事件。比如《我和地坛》(节选),散文的前两部分,表面上看是关于地坛和母爱,相对独立,各在一片。然而,其实两者互为解释,互为反映,都在描述母亲的伟大。前者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用写实的笔触再现了生物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有非常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无缝整体。无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和重生感的精神源泉。在叙述一个例子时,由于时间的变化总是与空之间的地点转换顺序相一致,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会结合几种叙述方法。

(2)倒叙

1.闪回的定义

在修辞学上,本来应该是这么说的,但出于某种需要,故意颠倒过来,叫做倒装句。比如朱自清的《春》里说:“草潜出土,嫩绿。在花园里,在田野里,看,有很多。”远比按语法规则描述的“看,花园和田野里长满了偷偷从土里爬出来的嫩绿色的草”生动。写文章也是如此。叙述一件事本来应该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的,但有时为了补救“平铺”顺序的弊端,或者为了突出和强调具有特殊意义的结果,或者为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寻根的兴趣,就故意把“后面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来写,前面发生的事移到后面再写”,即改变叙述的时间顺序。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最突出的一个片段提到前面,然后按照原来的发展顺序从事件的开头开始叙述。倒叙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闪回,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想起我妈,想起一个纺车等等。闪回在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又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开始;叙述完事件,要回到结局,这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侦探经常使用这种“部分倒叙”的技巧。在一个案件中,首先要找到作案人、作案动机、作案方法、实施步骤。作为一开始就写一个犯罪的结果,侦探小说都是倒叙,很明显,作者的布局真的想反着写。但问题是,他不能用凶手的眼光,而是用被警察抓住的侦探的眼光来建立观点。所以,就调查过程而言,首先要看到尸体,然后查死者姓名,查死者人事关系,再假设嫌疑人,然后一步步搞清楚。所以在使用倒叙写作的时候,要从内容的表达需求出发,不要盲目的把内容翻来翻去,造成层次不清。如果读者认为这是违背自然的,就不容易接受。倒叙时,倒叙部分的起止点要交代清楚,从“倒”到“顺”的界限要清晰,过渡要自然巧妙,前后要照顾到,否则文章的脉络就很难连贯,线索也不清晰。这种“部分倒叙”的技巧,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值得推荐。既能弥补你写记叙文时“平铺”的弊端,又能让文章内容跌宕起伏,充满变化。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阅读和撰写这类倒叙文章,因为“好奇”是人的天性,这类文章能激起人追根溯源的欲望。比如《心灵美丽的人》这篇文章,把“结果”放在文章的前面,然后逐步解释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段落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就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再者,前后打理的恰到好处——“我看着她土气的红裙子,那双土气的小辫子……我说不出话来。”由于衔接的过渡,自然和适当的关照,文章层次分明,条理分明,曲折动人。

2.闪回的类型

倒叙有两种,一种是把整个事情倒着写。例如,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样的:村外有一出舞台剧。看着看着,王阿姨突然推了李阿姨一把,说:“你拿着南瓜来看戏干嘛?”然后完全沉浸在剧情中的李太太突然回到现实中来,大叫道:“我的孩子呢?”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见了?“她抱着孩子跑向舞台!后来我想了想。当我跑过南瓜田的时候,我被一根瓜藤绊倒了。孩子一定还在瓜田。所以我不看了,也不想吃瓜了,所以我跑回瓜田找我的孩子。我四处看了看,没有找到孩子,只有一个枕头。李嫂急得差点哭出来,只好原路返回。我终于到家了,当我打开门时,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床上,熟睡着。原来,李嫂抱着孩子睡在床上。当她听到外面的锣鼓声时,她知道有一场疯狂的舞台剧要上演了。她很久没有去剧院了,所以她非常激动,抱着孩子跑了出来。我没觉得她怀里有什么问题,但她拿起了一个枕头。当她跑向瓜田时,被一棵瓜藤绊倒了。她一方面视力不好,另一方面又赶时间,所以又犯了一个错误。这个故事是倒着讲的,倒着讲很有意思。

另一种写倒叙的方法是,把事件的结局或者一段精彩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这种倒叙写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将事件结局提前,引起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如过目不忘。《念念不忘》采用了一种叙事方式,开头叙述情节的结局,然后叙述情节的发生和发展。这是最典型的闪回法。文章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她动情地说着,几度哽咽”)写道,潘老师和王翔的爸爸、姐姐去车站送王翔上大学,王翔给潘老师自拍。无限的亲情凝聚在一张铅笔画上,上面有一个卖冰糕的孩子的照片,还有“永远不要忘记,谢谢老师”的字样。绘画的意义是什么?永远不会忘记什么?这种先说事情结局的方法,曲折而又引人入胜。还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热切关注。这里我也用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说明,图中的孩子是王翔。他是个难得的孩子,能上大学全靠潘老师的帮助。自然会引起闪回。

一种是让文章的结构充满变化,避免直截了当地讲述故事,截取事件中最精彩或最紧张的片段,写在前面,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像《为了六十一班兄弟》,把中间精彩的部分提前。

还有一种是先写现状,再回忆往事,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写眼前的事,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引起回忆,然后追溯过去,形成倒叙。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制造悬念,以此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鞋匠女孩》。

其实各种倒叙只能称之为“部分倒叙”,因为倒叙结束后,大部分都要回归主流,继续倒叙,但这是改变文学局面的方式之一。

(3)引言

作者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临时中断叙述线索,即插入另一个没有时间顺序的相关故事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进行必要的准备、关照、补充和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充实。中断后,继续原来的叙述。电影《末代皇帝》和《阿甘正传》都是用感叹的方式拍摄的。

鲁迅的《故乡》有两个感叹词。一个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了“这时,一个奇迹般的画面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少年闰土形象介绍。另一个是对杨二嫂子的记忆。这两个插入使润土和嫂子杨二的不同形象和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叙事内容要能对中心内容起到补充、说明或烘托的作用,中心内容需要多长就多短,但不能超出表达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显得喧宾夺主、累赘。使用旁白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做到过渡自然,内容贯穿始终。

叙事灵活,表现力强,能使主题挖掘更深,情节展开更充分,内容表达更充分,人物刻画更丰满;而且在结构上,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笔动荡多变。

(4)补充叙述

补充就是对原剧情中一般不会发生的情况和事件做一些补充,只是补充原叙事的不足,丰富叙事的内容。压抑,又称背诵,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提到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说明。补充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没有补充叙述,故事情节就会出现漏洞,令人费解。

比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就描写了七个枣商在黄泥岗松林里抢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会疑惑:为什么杨志等人喝不到同一桶酒,枣商们却喝了?这时,作者从容不迫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名字,并介绍了“利用绝路,当面吃酒开药”的过程。这样,通过补充叙述,揭示了事件的真相。所以,补充叙述其实就是在叙述时刻意“隐藏”一些片段,然后在后面适当的地方“点亮”这些片段,让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种“躲”和“亮”,引起叙事的波澜。

文末有补充,如“小杰潇潇”,解释了为什么潇潇最后没有死。文章中间还有补充,比如“复试”。苏林教授在巷子里做了深入调查,通过孩子们的嘴介绍了陈一玲的救灾经验:两三天前,因为一场台风,有很多房子被烧毁。陈一玲帮助里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一夜没合眼,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复试的日子。她说“不好”,反正去考试了。

补充叙述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文笔跌宕起伏,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编造与文章情节或人物有关的背景或原因,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的了解;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突出文章主题。

在鲁迅的故乡里,“我”和“母亲”在谈湿土时的友情片段是一个补充的例子。还有一种特殊的叙述,叙述是逆行的,即由近及远,由今及古。这种叙述叫倒叙。

(5)各种范畴的差异

一般叙事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发展、高潮、结局)。顺序叙述、倒叙、插话、补充叙述是叙事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它们各有不同。我们先假设正常的时间序列是A-B-C,以此为参照标准来分析这四种叙事方式的区别。

许顺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用字母表示为A-B-C B-C,先写发生的事,后写发生的事,完全忠于事物的真实。例如,《阿磊的一面》的作者就深情地描述了他与鲁迅的第一次相遇。作者写于1932年秋的一天中午,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想买但又怕贵,鲁迅先生一直送货到“走出书店门”。这半个小时发生的事情都被作者如实记录了下来,与实际情况相符。这就是顺序叙述,一种最常用也是最忠实的写作方法。

因为序言的写法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容易操作,读者在阅读时也容易感知文章的内容。但要注意顺序叙述的叙事方法的运用,即有细节,有细节,不能用一般的笔墨做流水账。否则,这篇作文会很直白,读起来很枯燥。

倒叙正好与顺序相反,其模式是C-A-B A-B,也就是说,倒叙先把结果或一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的叙述中,然后解释事情的起因和过程。这种方法常用于一般的新闻作品或回忆文章中。如《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中,引言(第一、二句)概述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后面的主要部分分别从我中路、西路、东路“三军”介绍了战役的具体进展,并进行了事实分析。再比如猫。作者开篇就说,“我家养过几次猫,但总是不见了或者死了。”所以,这是倒叙。

顺序叙事和插入叙事属于一个范畴,都是中心叙事,它们构成了一个叙事。然而,补充叙述和感叹词属于另一个范畴,它们补充或扩展了一个叙述。比如“今天晚上(时间),我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我(人物)很难过(事件)。”许顺,简而言之就是记“流水账”,把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头到尾讲一遍,而“我今天很难过,因为晚上我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闪回就是把故事的结果、它的影响或者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放在开头来吸引注意力。截取就是把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比如一些回忆或者典故,比如买狗或者养狗的情节,或者别人的狗被撞的情节,插入到本案“狗被撞”的基本事件中。这部分叙事模式属于中断。

补充叙述是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解释和说明进行补充。比如这种情况下,加上你忘记关门让狗跑出来,或者最后打了骑车人,都属于补充叙述的范畴。它的作用是使文章的情节更完整或更有逻辑性。

直接叙述和倒叙的区别一目了然,间接叙述和补充叙述却很难区分。根本的区别在于:

在事件的构成上,插入了基本事件之外的相关信息,去掉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充是基本事件发展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另外,从文章的位置来看,补充可以在文章中,也可以在文章末尾,而插入只能在文章中,不能在文章末尾。

(6)例子和评论

名作欣赏

审理案件

一个县令去法庭询问案情。该案是他的妻子起诉丈夫伤害。县长问丈夫:“你为什么要打你老婆?”“因为她毁了我所有的财产。”“哦!有这么严重吗?你的财产是什么?”“这只是一个鸡蛋。”县长接着问妻子:“你为什么要打破那个鸡蛋?”“因为老公想娶个小老婆。”“一个鸡蛋跟娶个小老婆有什么关系?”“因为我老公说一个鸡蛋可以发财,一个鸡蛋可以孵出一只鸡,鸡蛋会孵出一只鸡…养了一群鸡,他就卖鸡养猪,猪养小猪,养了一群猪,他就卖猪养牛…然后卖牛买田盖房子,然后他就成了富翁。有钱人不能只有一个妻子。我一听这话,就冲上去把鸡蛋摔了,然后我老公就打我。”

甲片品度

春节前,我和妈妈去了外婆家。我看见她在厨房壁炉上摆弄着什么东西。她看到我们来了,就问她妈妈:“这个电磁炉怎么用?”原来我奶奶买了一个“美”牌电磁炉。妈妈说:“用电磁炉的时候,把锅放好,插上电源,做饭的时候,想用大火煎就按大火键,想用小火煎就按小火键。注意不要堵住炉子上的吸气口和排气口。”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个炉子里没有火?”妈妈说:“这个电磁炉是通过电流的作用产生热量的。”妈妈煮了一个鸡蛋给奶奶吃。奶奶边看边对我说:“以前用的炉子很多都是明火。这个没有明火的炉子对我来说也很特别。”

然后,我奶奶介绍了她家炉子的历史:“你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们烧的是木头炉子。炉子有一张桌子那么大,烟囱和房子一样高。柴火是用来烧火的,有时锯末和木工下脚料也会被烧掉。火力不均,烟多,做饭容易糊。后来你妈妈在煤炭公司工作,我们开始用煤炉烧水做饭,但是家用电器容易生锈。10年前改用液化气,现在用电磁炉。”

“快来吃鸡蛋。”奶奶刚吃完,我妈做的。我们在品尝妈妈端上来的鸡蛋时,真的觉得一个“灶”比一个“灶”好。做饭只要按几个开关,没有烟,不会腐蚀家用电器,也不用一直让人守在灶台边。这款灶具真正融合了以往灶具的优点:快速、干净、方便、安全。

——摘自黄《火炉的变化》

评论

“问案”顺序如下:(1)丈夫提出“一蛋计划成家”。(2)老公说发财后要娶小妾。(3)妻子一气之下扔鸡蛋。(4)丈夫伤害妻子。(5)妻子抱怨。(6)法官提问。但讲故事的人完全颠倒了顺序,由于前后变化、前后换位,故事的情节得以抓人眼球,结构得以自由开合,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又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引起了他们追根溯源的兴趣,使文章极具吸引力。但总体来说,很少看到这种完全把结尾翻到结尾的文章。

《灶台的变化》通过对话巧妙地叙述了灶台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厨房的变化,客观地说明了社会的发展。通过以上介绍,“快速、干净、方便、安全”的结论是有根据的。在写作过程中穿插“奶奶介绍她家灶台的历史”来介绍奶奶家灶台的历史。写完之后,我接着描述新买的炉子的特点。通过对比,我总结了新买的炉子的优点,似乎有理有据。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应采用倒叙,以满足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或表达主题,或改变结构,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有特殊的表达效果。千万不要为了闪回而闪回。使用倒叙时,必须有过渡句或过渡段。闪回完了,回到闪回的时候要解释清楚。否则文章会混乱,脉络不清,影响内容的表达。在运用记叙文写作时,首先要满足文章的需要,也就是说要根据所刻画的人物、发展的情节、表达的主题的需要,自然、恰当地插在关键点上,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变化而到处插。第二,插入的内容要与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相关。第三,叙述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清楚,接续要自然细致,让读者清楚地区分叙述的内容和情节的主干。第四,叙事内容再精彩,终究不是主要情节,一定不能尽可能任意修饰渲染,让嘉宾篡夺了主持人的角色,淹没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