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什么职位(古代太尉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的职位)

知道 知道 2022-11-08 2 0

有这样一种说法,官制和地理是看历史的两条腿。如果对官制和地理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看历史就会像雾里看花一样。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古代的官职——太尉。

从秦朝到两汉,官制发生了由丞相制到三公制,再到丞相制的转变。太尉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官职,也是位列三公之位。那么在秦汉两朝历史更迭的背景下,太尉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演变过程呢?

“太尉”一职的开端起源

提到太尉一职,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这个官职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为辅佐秦始皇处理军国大事而设立的。

其实这并不是“太尉”一职真正的开端与起源,如果要追溯到“太尉”这一名称的开端的话,那就要说到战国时期在秦国设立的“国尉”一职。

《史记·白起传》:“起迁为国尉。(《史记正义》注:“言太尉。”)”

秦时的国尉掌管一千名卫兵,在当时并非最高级别的武职。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太尉成为掌握全国军政事务的重要官员。

这与当初的地位并不太高的国尉相距很大。但追根溯源,这个“太尉”实际上就是由战国时期秦国“国尉”演变而来。

《商君书·境内》:“国封尉,短兵千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但是众所周知秦始皇并不是一个会将兵权下放于臣子的帝王,秦始皇将权利看的非常之重!当然了,相信一定没有一个帝王愿意交于他人吧!交出兵权岂不是将一国统治之位拱手让人?

而且由于缺乏资料,统一的秦朝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最高武职——太尉,在学术界也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地方。

当然根据《汉书》的记载,太尉源于秦朝官职。我们姑且认为秦朝确实设有太尉。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推断出,太尉一职在秦朝形同虚设。

西汉时期,太尉这一职位的曲折发展

后来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汉朝大体上承袭了前朝的制度,中央各级官吏的名称和地方各级官吏的设置也都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

但是与秦朝大为不同的便是汉高祖在皇帝之下 重新设立了三套平行官僚体制系统,这所谓的“平行官僚体系”分别由丞相率领的外朝官员、大将军率领的内朝官员,除此之外还有处理皇帝、皇族私人事务的宫廷内部官员构成。

由于汉朝官职名目多而繁杂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分权目的,所以“太尉”一职的实权性质并不是很固定,而是时时变化,随着国情需要,帝王决策而变。

西汉时期的第一任太尉是汉高祖刘邦的近臣发小卢绾担任(这个时候还没有统一);周勃也曾任太尉一职,周勃随后以太尉之职平定了诸吕,继而拥立汉文帝刘恒继位;

待到国家情况稳定之后,周勃转任丞相一职,太尉一职由灌婴接任,而后汉文帝将太尉一职废掉,职权交给丞相;

但是在景帝时期发生著名的“七国之乱”的时候,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又再一次临危受命担任太尉一职,率领军队平定叛乱,消灭叛军。

在“七国之乱”之后,周亚夫也一如自己的父亲周勃那般转任丞相;到汉武帝时期,太尉一职被彻底废置。汉武帝又设置大司马的官职,经过长时间的权重的演变,大司马最后替代了太尉。

纵观整个西汉时期太尉一职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太尉一职虽然拥有很高的权利与地位,但是太尉也只是一个具有临时性的职位。

一般是在国家遇到大的战乱,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设立,在战乱平定,国泰民安的时候便会被撤销。最终太尉被内朝官大司马完全替代。

《史记·卢绾传》:“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

《史记·高祖本纪》:“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史记·孝文本纪》:“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建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

东汉时期,太尉这一职位又经历了什么变化呢?

在东汉时期,刘秀又恢复了太尉一职,位列三公。当时的三公分别由太尉、司徒、司空组成。

司徒管理国家民政事务,司空管理国家工程事务,太尉还是负责军务。三公各司其职,各自行使自己所负责事务的职权。

《后汉书·百官志》:“世祖即位,为大司马。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

而到东汉末年,曹操绑架了汉室。这个时候的曹操野心膨胀,不满于三公制度,于是曹操先是虚设太尉很长的时间,然后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废掉了三公制度,重新恢复了丞相制度。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曹操自己担任丞相,有利于集中权力,另外当时的副丞相的职权已经不是御史大夫,而是五官中郎将。而当时的五官中郎将由曹操的儿子曹丕担任。

《后汉书·献帝纪》:“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为丞相副。”

小结

太尉起源于秦朝,在两汉时期数次罢免、更迭,最后在东汉末期被曹操废除。秦国时期的国尉的权重和地位其实与后世的太尉相去甚远;

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置,而后被大司马所替代;东汉时期,刘秀恢复太尉,但由于曹操集权的野心,恢复丞相制度,罢除包括太尉在内的三公官职。